紅衫軍發動的倒扁活動已經連續搞了一個多月,許多人的共同心聲都是:「好了啦,嘜擱亂啦!」
在眾多活動的亂相中,讀者對電視政論節目應該更是感觸良多吧。
打開電視你就看見,政論節目從一開始的議題設定到噴口水的內容,似乎就是為了激化紅、綠的對立而來。老牌的政論節目相互搖旗吶喊,新開的政論節目為了搶奪市場更是比辛辣比聳動。說好聽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說難聽一點,那簡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最近泛藍偏紅的新節目一個接著一個開。與「2100全民開講」這個老牌政論節目比較,這些政論市場的後進者不甘心邯鄲學步,拼了命的想出頭。為了和老牌節目競爭,新節目的內容更辛更辣更具撩撥特質。從各集節目的題目規畫、來賓的座位對峙安排,一開始就是為了謾罵和吵架的目的在設計。就曾看過新節目吸睛但極度耍狠的標題:
「製造仇恨.阿扁正走希特勒的路?」
「邱義仁是台灣蓋世太保的頭嗎?」
看到這樣的標題,你是觀眾做何感想?
誰都看得出來,節目不是拿來討論的,而是主持人或說節目的源頭早有定見。標題雖然看似開放,沒有把「阿扁=希特勒」、「邱義仁=蓋世太保的頭頭」給講死,但是主持人設定這樣的標題,收看電視的觀眾只能被動的回答:『Yes or No』。複雜的問題,把觀眾做簡單的二分,這樣好嗎?對嗎?
既然節目早已有立場,那還假惺惺的找來賓來討論什麼?大家都侷限在標題底下,只能拼命的罵阿扁和邱義仁搞法西斯。那幹嘛還虛情假意的在一言堂上打屁瞎扯?這種節目唯一的功能,就是讓觀眾在情感上“馬殺雞”一下。讓特定政治傾向的觀眾在反扁旗幟下依偎取暖,至於中立的觀眾若想從節目裡找到一絲諒解、包容或真相,那是痴人說夢,根本是不可能的代誌。
新推出的節目藉著嗆辣口味搶奪收視市場,老牌的節目更是壁壘分明的鞏固舊有地盤。觀察十個常態性的政論節目中,主持人從一開始的主題設定就不考慮讓紅、綠觀眾有對話的空間,也不容許節目中讓不同的意見做溝通。
譬如說,『倒扁紅衫軍計畫要環島遊行嗆扁,而挺扁的南部縣市長不准紅衫軍集會遊行』。遊行這件事屬於公眾議題,本來這是可以理性溝通討論的嘛,但是泛紅的節目就直接下標題向綠營叫陣:
「反貪倒扁不准進!南台灣誰怕施明德?」
「泛綠鋤頭伺候.紅綠衝突一觸即發?」
同時間的另一個側面,泛綠的政論節目就下標題反擊:
「倒扁圍攻.停辦國慶.靜坐不夠還罷工?」
「反貪倒扁.總統下台.國民黨就變乾淨?」
光是看這些充滿挑釁意味的節目主題就可以知道,很多主持人的邏輯思惟是有問題的,不是腦袋不清楚,而是腦袋有問題。
先看泛紅挺紅節目下的主題標,所謂「反貪倒扁不准進!南台灣誰怕施明德?」這標題擺明是沖著綠色執政的縣市長喊話,主持人只差沒直接罵南部縣市長是孬種,才不敢讓紅衫軍進城;而「泛綠鋤頭伺候.紅綠衝突一觸即發?」這種恐嚇式的主題標,更彰顯了主持人唯恐天下不亂的潛意識。好像紅、綠兩派群眾不衝突不流血打架,主持人就不開心。
另一方面,挺扁節目的標題下的是「反貪倒扁.總統下台.國民黨就變乾
淨?」。這樣的節目設定也是邏輯出了問題,反貪倒扁是要總統下台,電視主持人怎麼把國民黨也扯了進來,阿扁總統又不是國民黨籍的。反貪倒扁跟國民黨乾不乾淨根本就是兩碼子事,硬要把不同的兩件事扯在一起,目的就是製造衝突,這就是台灣政論節目慣用的技倆。至於泛綠節目的另一個主題標寫著:「倒扁圍攻.停辦國慶.靜坐不夠還罷工?」標題的重點在『不夠』這兩個字上,隱藏在標題背後的意思就是罵施明德,你煩不煩哪,施明德你有完沒完哪,你鬧的還不夠嗎。
電視政論節目作為公共論壇,本來應該探討各種公共利益的相關議題,但政論節目下這種極盡挑撥的標題,導致紅、綠民眾本來還寄望藉著節目相互了解,進而尋求和解變的根本不可能。在無良的電視人眼裡,政治只有二元對立,和解與諒解的機會幾乎等於零。
然而,真實的世界絕對不像電視節目那般生硬。政論節目硬是把觀眾切割成『紅』與『綠』兩大塊,但台灣的社會複雜而多元,絕對不是電視節目那麼簡單而愚蠢的二分法。
『紅』,還有大紅、粉紅、台灣紅的區別;『綠』,則有墨綠、淺綠、祖母綠…,每一種顏色都不是那麼絕對,每一種顏色都可能與其它顏色重疊。很多時候,是紅中有綠,有些時候,也可能是綠中有紅。就好比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不是完完全全的絕緣體,人與人之間透過溝通還是可以展現包容與諒解。可惜政論節目裡看不到包容與善良,因為它們在題目設定的同時,早已經把『對與錯』的答案設定好了,逼迫電視機前的觀眾只能在『Yes or No』之間做選擇。
這種把觀眾當傻瓜的二元對立只會把問題更粗暴的簡化,讓紅、綠對峙的情緒更容易被挑起和操弄。#
《拿掉問號 面對節目粗暴》
政論節目可說是台灣目前最紅火的節目型態,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政論節目所下的標題,幾乎不約而同地的都喜歡冠上好幾個問號“?”。
其實,這些“問號”究其實只是一種遮掩,電視台真正要掩飾的,其實是政論節目背後的粗暴。
各家電視台的政治立場影響政論節目議題的設定。
譬如,民進黨高雄大遊行之後,紅、綠立場鮮明的電視台就出現挑動族群對立的怪標題,只不過,偷偷的加上問號做掩飾。
立場倒扁電視台的政論節目標題是:
「阿扁許黨慶三願 喊爽的?麻醉自己?」
「市長、立委、總統大勝?阿扁做白日夢?」
立場挺扁電視台的政論節目標題則是:
「藝人表態倒扁.背後沒有族群問題?」
「倒扁藝人多數是外省朋友?」
「挺扁基層?倒扁中產?紅綠也分階級?」。
注意到了嗎,不管電視台的立場是紅是綠,政論節目的標題後面都有一個問號。為什麼自己下的標題,自己還要給它打上問號呢?因為這些立場偏頗的標題很可能涉及公然誹謗。電視台節目單位為了規避刑責,製作單位只好技巧性的打上一個問號。萬一將來真的被告,製作單位就可以辯稱:「這是疑問句呀,我們媒體有言論自由。」
我想呼籲電視台的經營者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不要再藏在疑問句的背後拚收視率了。你我都清楚,只要拿掉“?”這個問號,藏在節目背後粗暴的心態就會被打回原形。
讀者不妨再回頭重新看看前述的怪怪標題,拿掉“?”,相信大家一眼就能開看穿倒扁主持人他心裡真正的獨白:
「阿扁許黨慶三願是喊爽的,是在麻醉自己」
「市長、立委、總統大勝,根本是阿扁在做白日夢」
你再看看透挺扁主持人心裡真正想說的是:
「藝人表態倒扁,背後一定有族群問題」
「挺扁基層多,倒扁中產多,倒扁中產階級看不起挺扁基層」
拿掉了“?”,我們就能直指政論節目窩藏的黑心。讀者是否就看懂了,不同政治立場的電視台,為了爭取特定政治取向的觀眾,他們最愛做也最敢做的就是突顯對立和製造衝突。所以,容我試著用疑問句來替台灣政論節目寫出如下的標題:
「政論節目是台灣最大的亂源?」
「政論節目最愛鼓勵族群仇恨?」
接下來,讓我們把這些標題後面的“?”拿掉。
請讀者再回頭看一下。看清楚了嗎,相信沒有讀者會反對我對台灣政論節目的評價。
最後,我們只能期待,政論節目主持人可以認真的反省,摸摸自己的良心。從標題的設定開始就不要再用“?”問號做掩飾了,面對議題的本身做節目吧,讓政治光譜兩端的觀眾有一個真正可以溝通意見的公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