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太多,但真正能跑新聞的記者太少。
媒體人都知道,只有壞消息容易吸引觀眾眼球。
所以,大家都在尋找壞消息,來編寫有收視率的好新聞,
你沒看錯,好新聞來自壞消息。
但如果今天國泰民安,沒有壞消息咧?
採訪會議要怎麼開…?
記者會不會被罵到臭頭?
以下是一位擔任採訪主管的朋友,
他親身經歷的尷尬故事…。
***
我們每天要開採訪會議,會議裡決定那些話題要大做,做成系列。那些系統的話題將成為晚間新聞的主角,而在主新聞之外我們還要另外創造幾個“配角”,作幾則配合稿讓主稿看起來更有份量。
譬如說,有一個大帥哥酒後駕駛結果肇事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是:那帥哥開了一輛價值上千萬台幣的法拉利跑車,搭載漂亮的女模特兒撞上安全島,所幸車上的美女和美女養的小狗都沒有受傷。
於是,由新聞總監主持的採訪會議,大家討論的重點都會擺在:這帥哥是那家的小開呀,怎麼年紀輕輕就這麼有錢?車上的美女是不是知名模特兒呀?是哪一家經紀公司的藝人?法拉利跑車又為何能夠這麼神,超速撞上安全島之後,不但車上的帥哥美女沒事,為什麼連車上的小狗都沒受傷?
只要有這種『八卦』話題,採訪會議氣氛就會變得像傳統菜市場一般熱絡,這有點像八點檔肥皂連續劇幕後編劇小組的動腦會議。大家只鎖定兩件事,第一、畫面好不好看?第二、新聞主角有沒有八卦?沒有,就幫他編。
採訪會議上大家絞盡腦汁都在想如何『編』新聞。所以,新聞總監一定會要求各組組長把報導的重點擺在名車、帥哥、美女和那隻沒受傷的狗,但從來沒有人討論酒後駕車是不是危及公共安全,以及撞毀了交通號誌該不該賠錢?
參與過採訪會議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八卦話題,經過大家七嘴八舌的炒作一番,今天的採訪會議就能過關。
但有那麼一天,採訪會議裡突然鴉雀無聲,因為這一天,八卦不見了。
「地方組…」總監按照往例依序點名,由各組組長輪流報稿。
地方組長怯生生的說:「我這裡有一個火災…,」但他自己立即滿臉報歉的補充說:「不過,火燒地並不好看,也沒有死人…。」
社會組長搔頭皮說:「嗯,我這裡有一個還不錯的車禍…。」
「死了幾個人?死的是誰?有知名人士嗎?」,大家七嘴八舌的想從垃圾新聞裡掏出幾粒珍珠。
「沒有啦,只是一名機車騎士被轎車撞死…」。找不到八卦,社會組長也感覺對不起大家。
一片靜默後,政治組長接著報稿,說:「總統府上午有一個接見…」,組長遲疑了一下,以一種略帶歉意的表情說:「是接見吐瓦魯共和國大使。」
「吐瓦魯?」總監不解的問:「吐瓦魯,這是什麼國家?在那裡?」
政治組長拿起手中的文件,尋寶似的找到吐瓦魯的資料,「吐瓦魯是南太平洋島國,人口數是一萬一千、人均所得每年800美元…」
「夠了,夠了,又是這種“黑黑(嘿嘿)朋友”嘛,他們一國總統管理的人比我們家里長管的里民還少,這種接見你也敢拿來講?」
總監想起民國七0年代的流行歌曲總是唱著:「黑黑朋友,我在你左右,黑黑朋友,請不要憂愁……」,曾經歷過台灣退出聯合國那段歷史的總監大人一直懷疑,《嘿嘿朋友》這首歌可能是外交部花錢製作,專門用來歌頌台灣愈來愈多的小黑人邦交國。
「這種黑黑朋友的接見新聞,你也敢拿來報稿,你們政治組都死光啦!」
沈默。不只政治組,會議室裡各組組長一時間全成了啞吧。
總是愛做結論的新聞總監終於忍不住了,破口大罵:「你們今天真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哪,報來的全是好消息…」,總監特別把那個“好”字拉地的老長老長。總監摔了白板筆說:「好新聞誰要看哪,你以為我們是宗教電視台嗎?。」
其實,參與會議的主管都知道,這種每天只找名人八卦、挑政府毛病的工作方式跟社會是脫節的。但每個組長為了自家的房貸與保險,更不希望自己變成被裁員的對象,希望天天有班可以上,只好配合編聞政策天天瞎想。
「抱歉,今天真的是國泰民安…」,地方組長剛剛貸款買了新房,他擔心總監生氣,所以還想為找不到八卦話題多作解釋。
其實,滿屋子的採訪主管都知道,天天面對這種“編”新聞,這種無中生有的乏味工作,大家都渴望快快下班,回到那個還沒繳清房貸的屋子裡。大家都希望活在未來。因為,此刻沒八卦話題,所以大家更痛恨現在。
「真的是沒新聞可以『編』了嗎?是不是?」總監惡狠狠的下結論:「對觀眾來說,No news is good news;但對你們和我來講, No news is bad news。沒有壞消息就等於沒有好新聞,既然沒有好新聞,採訪會議也不必開了,現在你們都給我出去,給我去找壞消息。我們是要靠壞消息來提升收視率,現在統統滾出去。」
國泰民安的當天,採訪會議就這樣很快結束。主管們大家沒有好新聞可以『編』,只好去壓榨記者生出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