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新聞化」,聰明的台灣廠商正在做,
廠商最愛用美女帥哥做廣告新聞化的包裝紙。
採訪產品廣告新聞,千萬要小心,
別讓帥哥靚女沖昏了頭,更別被廠商牽著鼻子走,
因為記者有可能被告,電視公司直接受罰…。
台灣有錢人很多,有錢又帥還愛招搖的人,肯定能吸引記者採訪。
這則新聞是發生在新竹縣的寶山鄉。地點夠遠,但記者們都捧場。
靠近新竹科學園區的寶山鄉有個興建中的別墅工地,採訪的這一天,一輛白色的豪華賓士轎車開到工地的預售屋前。轎車上走下來一名風度翩翩的竹科電腦工程師,這個才三十一歲的年輕帥哥,旁邊有兩名保全幫他提著一大袋鈔票,他說他是來買房子的。
兩個售屋小姐接過沈甸甸的手提袋,打開清點之後,售屋小姐誇張地對著鏡頭高喊:「哇!現金,總共一千萬耶。」
年輕的工程師說:「我是來付訂金的!我要訂你們那棟四千萬的別墅。」
有沒有搞錯?台灣有錢人是很多啦,但是會像土豪一樣,扛著重達十五公斤的千萬元現鈔殺到工地來買房的,這恐怕還真是頭一遭。
年輕人對著攝影鏡頭進一步解釋說,幾天前,他和竹科的另一名工程師同事來逛工地。當時,他們兩人同時看上同一戶建坪一百五十坪、開價四千萬,另外還有六百坪綠地的別墅。由於他們兩人都對這棟豪華別墅有興趣,所以建設公司的古姓總經理就說:「你們誰先拿出一千萬,公司就和誰簽約。」
記者問工程師,「繳一千萬訂金的方式有很多呀!可以開支票、可以匯款,為什麼要搬一千萬的現金來工地呢?」
年輕工程師則說:「是建設公司說的,要看到現金才讓我下訂,因為他們的別墅太搶手。」,工程師又補充一句說:「這家建設公司可跩的咧!」
「不敢,不敢,我們那裡敢跩…」建設公司古總經理臉上堆著滿滿的笑,他們:「我只是跟他開玩笑啦,一千萬,其實不一定要現金的啦。」
記者們又問工程師:「人家建設公司在跟你開玩笑,你那麼當真幹嘛!而且你那來這麼多現金?」
「我爸媽也在竹科工作呀,而且,最近我股票操作的很順利…」工程師說:「我在美國待過六年,早習慣住大別墅了。買下這裡,我打算蓋一個小果嶺,每天可以練練高爾夫球…。」
「那也犯不著提一千萬現金出來招搖呀,你不怕被搶劫嗎?」記者追問。
年輕工程師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接話,當場楞住。倒是建設公司的古總經理幫他解圍,他說:「哎呀!人家年輕人是學科技的,腦筋比較直線思考,他把我的玩笑話當真,才會真的帶一千萬現金過來。」
「對呀,對呀…。」年輕人對著急著補充說:「古哥…,噢,不,古總講的,要一千萬現鈔才能表現我買屋的誠意。」
採訪的故事進行到這兒好像很完整了,就新聞的要素來說夠豐富了。一個誠意買房的年輕工程師,他有豪華轎車、有千萬現鈔,年輕帥哥還帶著現鈔親自來買搶手的別墅…。這樣的故事簡單但精彩,所以當天的電視,以及隔天的報紙都搶著播放報導這則買屋新聞,觀眾看的開心,隔天來詢問房子的買家更是大幅增加。
一切都太順利了…。但是,你不覺得怪怪的,好像港星周星馳在拍電影。
這則新聞簡單易懂還算好看,但是我最大的疑問是:「在工地的記者們是怎麼知道有人要帶千萬現金來買房的?這是誰安排的?」
讓我們把整個故事倒帶,從頭再看一次,我們就會發現兩大疑點:
一、記者怎麼會知道有人要帶千萬現鈔去預售屋現場?建築工地就變成了記者會?
二、這個年輕人的真實身分是什麼?真的是工程師嗎?為什麼配合度這麼高?
能夠找出問題的關鍵,那麼,答案就不遠了。
這當然是建設公司通知媒體來採訪的,要不然記者怎麼會知道有人要拿千萬現金來下訂金。建設公司一定是事前就跟記者說了這麼一個極具新聞性的故事,對電視台記者來說,這故事不但稀奇,畫面又好看。有採訪價值,記者當然就會來。
「建設公司為什麼要大費周章通知記者呢?」
當然是希望藉著媒體打免費廣告!試想,電視台的畫面除了千萬現金,一定還會拍攝別墅,即使它現在還是個工地,但有樣品屋,想買房子的人也一定想知道它的位置。如果再加上隔天的報紙刊登,建設公司只要把剪報貼在工地就是最好的宣傳,建設公司當然樂意通知媒體來採訪。
「那麼年輕的工程師又為什麼願意配合呢?」
這是整個故事裡一個不起眼的破綻,工程師曾不經意的把古總經理做做『古哥!』,還原倒帶才發現,工程師曾經說:「古哥講的,要表現誠意就帶一千萬現金來。」
想想看,一般人跟你非親非故,怎麼會跟你哥哥長、哥哥短的叫?所以合理的懷疑就是,建設公司的古總和年輕工程師在接受採訪前早就套好招,安排一場公關的行銷戲碼給記者們看。這麼一來,建設公司的免費廣告打了;記者發了稿子對公司也有交代了;至於工程師呢,他提一千萬現金的代價是什麼?
私下問到的答案是,這工程師是真有其人,訂別墅也是真有其事。只不過,他的“演出費”是有代價的,建設公司送給他兩百萬的裝潢,但是這個部分,記者不能寫。新聞裡,觀眾和讀者也看不到。
====編輯台上 ===
愈來愈多精明的商人,他們懂得利用新聞來包裝廣告,這就叫「廣告,新聞化」。商人很清楚,傳統買電視或報紙廣告的方式,譬如找幾個演員來推銷自家產品有多麼好,用過的都說讚,這種「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式的廣告手法,對觀眾來說已經沒有新鮮感,不但看完容易忘,更可能一看到廣告立刻就轉台。
觀眾對廣告有戒心,但是對新聞的接受度就大一些。因為,在一般觀眾心目中,新聞是報導事實和真相,只要新聞包裝的好,觀眾還是會有興趣看下去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真實案例:『科技新貴.提著千萬現金買別墅。』,房地產廣告商用這樣的新聞來包裝別墅產品,一整批建築物很快就吸引到觀眾目光,刺激了成交量。這麼一來,商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你以為你看到的新聞全部都是真的新聞?
NO,NO,NO…。其實,很多都是廣告。
「廣告新聞化」的源頭,其實最早來自電視節目和電影。1960年代,經典電影《畢業生》裡出現的紅色跑車,開創了商品置入行銷的先例;電影《OO七》系列影片中,男主角戴的名牌手錶、開的高級名車也是廣告;電影《阿甘正傳》裡,男主角湯姆漢克,他穿的名牌跑鞋也是贊助商千挑萬選才抱著銀子選出來的;金凱瑞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更是以諷刺的手法,把廣告置入節目的行銷手段描寫地淋漓盡致。
置入式行銷發展到今天,已經從傳統的商品置入,延伸到品牌和企業形象。在台灣,由於有線電視的超限發展,廣告與置入式行銷更直接滲透到新聞裡。廣告新聞化的例子在台灣已不勝枚舉,最簡單的操作方法就是請名人代言,搭著名人高知名度的便車,它不需要太多包裝就能達到吸引社會關注的商業目的。
台灣最時興的就是請女明星代言,因為廠商很清楚,媒體對漂亮美眉情有獨鍾。只要有漂亮女星代言,電視台不但會派記者採訪,連SNG都可能出動做連線直播。而幾乎清一色是男性的攝影記者都不必廠交代,就像免費拍攝外拍模特兒,記者自己就會主動去捕抓美眉們的千嬌百媚。
2003年廠商們最流行請日本女星出席記者會,長相甜美的AV女優小澤圓、超級大胸脯的大浦安娜,連日本賽車靚女相馬茜…,她們都從東瀛跨海來台灣撈錢。舉凡寢具、塑身、電腦、名車…,種種廣告透過電視新聞的強力放送,不僅吸引人氣帶來買氣,這些商品更在不知不覺中映入觀眾的眼簾。
廣告代言也有週期性。到了2004年,日本AV女優的人氣退潮,新一代的人氣女王則非林志玲莫屬,頂著台灣第一女名模的光環,根據廣告公司的調查,台灣觀眾不分男女對林志玲的接受度都很高,至少排斥度很低,所以鑽錶、房屋、健康食品乃至郵票等等商品都找她代言。各家電視台的SNG車為了林志玲也不吝出動,大量的商品包裹在志玲姐姐的巧笑倩兮裡,而觀眾則甜蜜的接收她傳遞的廣告訊息。從電視觀眾喜愛她的程度來研判,從2003年起算,林志玲在台灣和大陸可以再紅個七、八年吧。
作為一名記者,特別是資淺的菜鳥記者,經常會被派去採訪甚至直播連線這類的商品活動。也許你也看穿了這其實就是種廣告,但記者的工作就是報導,在這樣的場合裡,你的報導內容一定要注意如下的幾件事:
第一、對於人氣女星,以及沖著人氣女星而來的觀眾,這類熱鬧氣氛的描述絕對不能少。因為電視是影像與聲音的載具,電視的媒體特質就是要有人人人、最好還要有聲音。妳不要自作聰明,以為它只是廣告或長官的人情,更不可以嫉妒代言人長得比妳漂亮,就故意把她們剪掉或略而不提。
第二、但是也別忘了介紹產品,只報導美眉或走秀女明星,那就只是單純的影劇新聞,對觀眾來說,這種新聞看多了容易生厭。因為你在作新聞,一定要在展覽場裡找到新鮮的事物,如果你去的是電腦展,一定要報導最新的、觀眾可能有興趣的產品;如果你去的是手飾精品展,那就記得報導最貴、最美的飾物;即使你去報導水族大展,也要去找出最有看頭的水族生物,不論牠們是熱帶魚還是烏龜。
第三、不要因為你的報導害公司被罰錢,謹記如下兩重點:
一、剪輯美女走秀,一定要記得「雙溝不漏」的原則。因為,按照新聞局的分類方式,電視新聞是被歸類為普級節目,你只要播出雙溝(乳溝與股溝),新聞局的罰單就會來。
二、要遵守「廠商多家」的原則。一則新聞裡,你若指名道姓的只報導一家廠商,即使新聞局沒發現,其它競爭的廠商也可能向新聞局投訴,指證你的新聞有廣告之嫌。所以,報導產品至少要兩家最好三家以上,因為,「節目廣告化」只會愈來愈嚴重,新聞局也絕對會嚴加規範的,千萬別被盯上。
#完稿於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