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的最後一役:屏東客家軍的火燒庄戰役。數千名六堆客家鄉親慘死於日軍的砲火下,庄園也全毀。火燒庄,是名符其實的抗日古戰場。
火燒庄之所以叫火燒庄,是因為屏東長治鄉裡,好幾個客家庄曾在1895年底拚死扺抗日軍,但卻被日軍的砲火燒光了庄園。
日軍可能到死都想不透,1895年接收台灣的五個月戰鬥期間,由北打到南,和日軍拚死命決戰的勁旅,絕大多數都是硬頸的客家義勇軍。但是在屏東火燒庄戰役後,曾經有兩百年歷史的六堆義勇軍,被日本人澈底解散。今天的「六堆」,它不再是過去的民兵組織,而是高、屏地區客家鄉親的概念性統稱。
《內文》
峰言風語今天來到屏東長治的火燒庄,之所以叫火燒庄,是因為在1895年對日抗戰中,這裡曾被日本人慘烈焚燒。這戰打完後,日本甚至認為這是對台灣的最後一戰。在屏東瑞光國小旁,往旁邊走,隔著一條殺蛇溪,就到屏東的長治鄉。在長治鄉這個地方,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895年,長治鄉的這個地點曾經發生慘絕人寰的對日抗戰事件,當時這裡的死亡人數超過兩、三千人。
火燒庄隔著一條小小的沙蛇溪,就比鄰我的老家--屏東市。老家這裡有一段歷史課本沒教過的史實。
馬關條約之後的1895年十月,負責接收台灣的日本軍隊,不但由北向南一路殺向台南。更派兵從屏東枋竂登陸,用南北合擊的威嚇攻勢,在十月21號拿下當時的首府--台南。
但是更南的高屏地區,這裡的六堆客家義勇軍,明知道日軍的火力強大,卻不肯向日本屈服。六堆第十屆的大總理邱鳳揚,他就指揮三千名客家義勇軍,退守到他的老家「前堆」,也就是沙蛇溪邊這個古戰場,今天的屏東長治鄉,擺開陣勢要和日軍決一死戰。
這塊古戰場紀念石碑的背面,還有當年「六堆」義勇軍的布陣圖,上面詳細描繪了六堆兵力的部署。邱鳳揚大總理當時計畫,想憑藉殺蛇溪這個天然屏障和日軍對陣;再倚靠村庄裡的石牆、銃眼…做堡壘,當做第二道防線;萬一石牆守不住,再利用村庄裡曲折的巷道,和日軍作最後的巷道決戰。總言而之,客家軍就是不向日軍低頭。我背後的古戰場紀念碑,這個碑文清楚的記載,1895年當時的客家鄉親是多麼慘烈的跟日本人對抗,他們是以土槍對日本人的洋砲,死傷非常的慘重。
是的,客家軍真的是用土槍對日本的洋砲,這就像中古世紀的農民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對抗近代的槍砲火藥。11月26號,戰役開打。日軍為了避開溪水的阻隔,甘脆調來重砲部隊,隔著殺蛇溪就是一輪猛轟。大砲的優勢火力瞬間轟垮客家軍,日軍很快就佔領庄頭。但一看到庄內的巷道蜿蜒,他們也懶得個個擊破了,直接放火就燒毀民宅。
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直接燒毀的村莊就有五六個。
這場滅庄式的屠殺,根據日本官方的保守記載,有三百戶民宅全毀,至少燒死250人。但沒列入記載的傷亡人數,有史學家估計,後面至少還得再加一個零,也就是傷亡兩千五百人以上,這就是所謂的「火燒庄戰役」。造訪六堆這處歷史戰場,緬懷這場抗日保台戰役的同時。卻發現六堆紀念碑上有書法名家,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他為火燒庄署名題寫的詩,上面寫著: 氣宇河山壯,名爭日月光。 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燒庄。
有名家撰文紀念,這很棒很有紀念價值,但這詩讀起來卻覺得怪怪的……。
這個被日軍用屠殺手段焚毀的客家庄,死了成百上千無辜的客家鄉親,卻用“照耀”來形容死難的六堆客家人?嗯,更是讓人不忍卒睹呀。
當年客家鄉親組成的民兵組織,叫做六堆,其實六堆應該叫做六隊。是由前後左中右以及先鋒堆六隊共同組成。
其實高屏地區所謂的六堆,就是由客家鄉親組成的六個民兵組織。
前堆在長治和麟洛鄉,後堆在我老婆的故鄉內埔鄉。
中堆在竹田左;堆在新埤 佳冬;前鋒堆在以豬腳聞名的萬巒鄉;右堆則是高雄的美濃。
這個三百年前,也就是清朝康熙年間,為了對抗鴨母王朱一貴事件,由客家墾民建立的民兵組織。它原本是高屏地區的客家鄉親,為了對抗閩南人設立的自衛隊。沒想到 到了1895年,卻成為南台灣抗日保台的勁旅。1895乙未年抗日保台戰役,是台灣史上最慘烈的戰役,長達近五個月的戰役期間,其中桃、竹、苗和屏東,是日軍遭遇最激烈抵抗的地區。這裡的客家軍和日軍幾乎就是死戰。雖然高屏的六堆客家軍,和北部桃竹苗客家軍沒有實際的從屬關係,但同樣硬頸的客家人,他們死命的抗日精神,都讓從北打到南的日本人真實領教。
1895年派來台灣接收台灣的日本兵,當年可能完全無法想像,到台灣居然會面對那麼大的抵抗。尤其從北到南,抵抗他們的主力部隊幾乎都是客家鄉親。
不過悲情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客家人,他們的犧牲卻多半被後來的歷史抺滅,很少有人關注1895年,台灣人更別說客家人的抗日保台史。
1895年11月,日軍用大火在屏東「火燒庄」之後。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才如釋重負的向京都回報:「全島悉予平定」。
意思就是說,屏東的「火燒庄戰役」,是乙未年接收台灣的最後一戰。
當然,日本總督的報告,只是邀功性質的階段性回報。在屏東火燒庄戰役之後,台灣的抗日戰役還持續進行,只是和1895年相比,顯得比較零星。
火燒庄之役,算得上是客家軍在台灣的最後一役。此後,「六堆客家軍」,這個清康熙年間組織起來民兵自衛隊,被日本統治者徹底解散,第十屆的邱鳳揚成了最後一任大總理。
昔日的火燒庄現在已經改名長興村,「六堆」這個名詞,也從過去實際上的民兵組織,轉化成高屏地區--客家族群的概念性通稱。k8 六只留下火燒庄的烈士祠,來紀念客家鄉親,在1895年抗日保台戰役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