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環島 前言》
退休後單車環島旅程全紀錄。
單車環島讓人體悟,人生就像騎單車,若不想摔倒,腳步就不能停,必須保持樂觀一直向前。環島旅程的結束,只是生命旅途的一個逗點,人生新的扉頁還正在開啟ing。本篇在youtube「峰言風語」頻道有製作完整影片,
鏈結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534bbT5Kg
teaser:
OS 平均年齡60歲的四名車友,我們挑戰單車環島的旅程。
OS2 愈往南騎愈靠近屏東,我愈加歸心似箭。因為我想趕去安養中心看望老媽。
bite 環島第五天,遇見78歲的不老騎士,愈騎精神愈好 愈騎愈勇
OS3 環島結束,只是人生的一個逗點。退休的人生必須開啟新的篇章。
正片開始:《單車環島第一天》
鐵捲門打開的剎那,我更有自覺,提前退休一年後,看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是該走出去重新看世界,一面檢視過往,一面好好思考,為自己的下半生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清早六點半,和車友相約在總統府前等候。
(自拍stand )環島,這是我第二次的環島,上一次環島是十一年前了。這一次環島我預要花七到八天,騎著我的單車小白,從總統出發我預計花八天左右吧,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行程規劃。
等到四個車友們會合。四個都退休,平均年齡60歲的單車車友,我們從總統府前出發,挑戰為期8天的單車環島行程。接下來的路上,我會邊騎邊拍,用手機記錄旅途的所見所聞,雖然錄影設備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會努力匯整我的見聞和感觸,提供給螢幕前的你。
穿過台北城北門,上班時間車多,一年前還在媒體工作,上下班多半就卡在車潮裡,跟著人潮隨波逐流。提早退休的理由,很大一部分是職業倦怠。在媒體待了30年,尤其電視新聞待得最久。過去的媒體很風光,當下的傳統媒體很慘澹,連沒讀什麼書的酸民都會酸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種酸民可能連記者都考不上,但傳媒已經被人罵翻,更是〈路邊的尿桶 眾人旋〉,這叫人無奈,更讓人身心俱疲!但是,過去了---
單車過了關渡橋,到了八里淡水河口,人車少了,有遠離塵囂的感覺。鐵馬家庭的木旺班長特別來送行。此行,原計劃是由木旺班長領隊,但是他眼睛病變臨時開刀,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退休後,想要玩耍體會人生,更要及時把握時機。班長為了表示誠意,不但戴著護目眼罩來送行,還帶來單車族的最愛--香蕉,香蕉能最快恢復體力。告別班長後,我們沿著濱海的台61線南下,開始百公里的騎乘。
我們低頭踩著踏板拚命向前,今天的目標是苗栗後龍。
我們環島的夜宿計畫是,第一天騎到苗栗後龍,接下來依序在雲林西螺、台南市、屏東枋山、過南迴公路的壽卡到台東、再到花蓮瑞穗,第七天在宜蘭羅東過夜,第八天下午回到台北。不過這只是大致計劃,退休族的自由行,想行就行,想停就停,計劃跟隨變化,大家講好很是自由。
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靠自己的雙腳踩著踏板繞台灣,重新認識這塊土地,感受它的美好,更加喜歡這塊土地」。
桃園藻礁保護區 中油三接蓋不蓋?
沿著海岸線騎到桃園新屋,巨大的風力發電風扇兀自在轉。不過,像風電這樣的再生能源,它供電的進度大幅落後,政府只好增加火力發電,燒煤、燒油燒天然氣,也不顧地球暖化,繼續擴大火力發電,這也讓更多台灣人必須用肺來挺發電。
繞進來最近新聞吵很大的〈藻礁保護區〉。可能是新聞魂又上身,想進去認識一下這塊千年藻礁,但是保護區封鎖管制。像我們這樣的車友,算是閒人吧,閒人勿進。可是前一陣子的新聞才說,這片藻礁保護區不開放給閒人,卻開放給無聊的政客踩踏,讓政客踩在藻礁上作秀。
其實緊臨藻礁保護區旁邊,已經在蓋大潭火力發電廠。工地的招牌上清楚寫著,民國108年2月,也就是兩年前就已經動工。公投的新聞炒熱之後,現在更如火如荼的加緊趕工。也不管8月底藻礁公投的结果怎樣,中油第三接收站會不會往外推?外推多少公尺?這些都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能決定的。火力發電廠政府鐵定要蓋,就如同我們看到的,它正在加緊趕工。
不知該說什麼。反正前提就是,台灣一定要有電可用!
政府的中油三接站一定要蓋,那就只好說,台電,加油!台灣,加油!
離開新屋,騎到永安漁港,在一家52年老店,吃這趟旅途的第一餐。
這間海産小吃店用名人行銷,有名人光顧後簽名留下的記錄。
用餐時,我邀請74歲的吳大哥合菜併桌。吳大哥熟悉單車環島路線,他準備一人騎鐵馬到鹿港。用餐的同時,經由吳大哥推荐,我們從台61線主線道,拐進有綠蔭遮陽的綠色隧道,走幾乎與台61線平行,風景更好的新竹17公里自行車道、看香山溼地公園等等賞心悅目的美景----。
這一路騎來,要感謝新竹的老友顏章聖,不但因為新竹十七公里自行車道是顏處長服務管轄的範圍,更因為他一路用簡訊替我加油打氣,這麼溫暖的人情,我們有超過30年的交情。記得,他結婚的時候我還去喝喜酒湊熱鬧,到了新竹本應去拜訪他。但這次趕路又是團體活動,下次一定要特別到十七里,找章聖陪騎。
人生就是這樣,向人遞出友善的橄欖枝,得到的回報,就是参觀到意外的新景點。這也給了我更大的體悟,接下來的旅途中,只要開放心胸,心存善念,就像74歲的吳大哥,我們接納他意外的出現,意外的好人就帶給我們意外的景點,和意外的驚喜。
騎累了,木旺班長的香蕉正及時。
一根香蕉迅速補充體力。
苗栗好望角看夕陽美景 夜宿白沙屯媽祖廟
本來計劃在後龍鎮上過夜,車友志能熱心提議,去好望角海邊看無敵夕陽美景。大家被志能說的心癢癢,於是決定更改行程,去看夕陽。退休的旅行本來就很隨興,可以有個目標,但隨時都可更動。趕在太陽下山前,決定繼續往前騎,經過一段長爬坡,終於看到後龍好望角的路標。
好望角,位於苗栗後龍的小山丘,一小段山路的爬升,就能看到無敵海景景觀。這裡有湛藍的海景,有白色的發電電風車,和遼闊的大草原,傍晚的涼風吹拂,我們真的等到了海景夕照
(自拍stand )我背後的海景夕陽真的無敵夢幻,遠處的海邊還有風車在轉。雖然背光拍攝,我的臉黑黑,但這無妨,只要風景美麗,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第一次到苗栗好望角,這裡看夕陽真的很棒。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為了看夕陽。我們已經錯過後龍鎮上的民宿。南下的路上,碰到的路人建議我們去白沙屯,住拱天宮的香客大樓。
久聞白沙屯媽祖遶境很壯觀,是媽祖保佑吧,讓我們在天黑之前,有機會去一睹媽祖的聖顏。
今天碰巧也是媽祖遶境回鑾的日子,拱天宮裡香客眾多,我們跟著信徒一同參拜,沾沾媽祖的福氣。來遶境的香客很和善,雖然經過八天辛苦的遶境,每個人臉上還是洋溢著幸福。
一對來自台中的姐妹劉琇引,她們更熱心的替大叔在廟前拍照,還替我們喬位子,真是感恩琇引姐妹呀。
晚上,車友們就睡拱天宮--香客大樓。
這間能睡十個人的通舖,一個床位收費兩百元,今晚睡了九個人。
入住的時候,已經有遶境的信徒沉沉睡去。
今天騎了157公里,超過原來的預期,車友都疲累不堪。
(OS bite) 車友:一點點//手酸
其實我也很累,一邊騎車還用手機一邊拍攝。在媽祖廟前向媽祖祈禱,過往這一年,退休的生活過得很煎熬,希望這趟單車之旅,能夠成為人生再出發的起手式。也希望媽祖保佑,生平第一次住香客大樓,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安安靜靜的睡個好覺。
環島第一天騎到苗栗白沙屯,明天還要再繼續。#
黑畫面(4秒)+音樂6秒(轉白天畫面)
《單車環島第二天》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在香客大樓前留影,大家的臉上都是疲憊的倦容,因為根本沒睡好。昨晚第一次睡香客大樓通舖,却碰上香客室友們鼾聲震天。(NS打呼聲)
從没聽過比雷聲還響的打鼾聲。即使我用衛生紙塞住耳朵,強烈的聲波依舊穿透耳膜,叫人徹夜難眠。原本慶幸入住了便宜的香客大樓,没料到竟是一場噩夢。第一天環島已經夠累了,但同寢室進香團的室友可能更累,一整晚,鼾声四起,讓睡眠很淺的我感覺更累。白沙屯拱天宮的初體驗,也讓自己明白,一定要慎選可控制的因素,千萬別在進香團遶境的時候,住進香客大樓湊熱鬧。
一大早我們的香客室友,跟著媽祖繼續遶村庄----。
我們也繼續環島的行程,沿著台61線往南走。
酸在嘴裡的桑椹 甜蜜在心裡
到了中部,缺水的旱象逐漸明顯,路邊很多農地都休耕,農田裡長滿雜草。到了台中市大安區,發現路邊的桑椹長的特別茂密。幾位老人家正在採摘熟透的果實,老人說,今年因為缺水,桑葚結果--反而結得特別多。這就像今年各式各樣的花朵,因為乾旱,植物感受到生命受威脅,所以開花結果特別用力。就和人類一樣,在逆境中反而會激發更強烈的生存意志。
老人一把又一把的把桑椹遞給車友,老人把我們當朋友,免費招呼我們吃現採的果實。只送不賣的桑葚雖然有點酸,但是老大人濃濃的人情味。我們酸在嘴裡,卻甜在心裡。
吃過酸甜的桑椹繼續往南走。
沿著台61線的海岸騎,沿路可以看到許多風力發電機。其實,從桃園到台中的海岸線,沿海都佈滿風電的大風扇。騎在視野開闊的公路上,讓人心曠神怡。
台中高美濕地 風車大道很吸睛
騎到台中大甲溪出海口的南側,這裡是知名的高美濕地。這裡有美麗的木棧道,吸引美麗的網美來拍照。這裡更有豐富的濕地生態,很多學校都帶小朋友,來這裡戶外教學。
高美濕地還有一整排風力電塔,遠看這一整排大風車非常壯觀,數大便是美。但是這些努力轉圈圈發電的大風車,它們的功效如何?忍不住,我的新聞魂又上身,立刻查看台電即時的發電公告。
海上加陸上的風力發電量,還不到全台發電總量的1%,天哪,不到1%。風電的貢獻很有限哪,這距離政府規劃2025年非核家園,包括風電在內的再生能源,要占總發電量20%的目標,還很遙遠-很遙遠-很遙遠。因為很遙遠,所以我要呼喊三聲。
那怎麼辦咧,既然來到風力電塔底下,我只能阿Q式的跟大風扇說,
電力風車你辛苦啦,請繼續努力吧。要不然,台中火力發電廠又得添煤加炭,大台中居民的肺--會辛苦。
撇開風力電塔有限的發電量,對單車族來說,這排風車大道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大風車底下騎單車,人-車雖然顯得特別渺小,但是身在其中、身歷其境,我卻被這幅壯麗的景觀深深震撼,徹底折服於它的美麗特別渺小。
據說,高美濕地的傍晚最美,很多人會在這裡拍日落夕陽,就像昨天我們在苗栗好望角,拍攝絕美的海景夕陽一樣!但是今天我們不能等了,穿過梧棲漁港之後,我們得繼續南下的旅程。
單車騎過台中龍井,遠遠看見五根--大煙囱,那是台中火力發電廠,也是中台灣有名的地標。它是全台灣燒煤炭燒更多的火力電廠。
為了台中人的肺,我不能跟電廠說加油,只能跟煤電廠說再見。我們得繼續往南騎。
日正當中,日頭赤焰焰。天氣太熱,我們躲進全家超商,買瓶冷飲來消暑。對單車族來說,全家和7-11真的是我們的好朋友。
渴了,可以買水喝。餓了,可以買關東煮。尿急,可以上廁所。但是今天全家的廁所不給上,因為抗旱期間中部實施分區供水。北彰化這一區停水兩天,店家特別張貼公告,廁所暫停開放。
很多餐廳更慘,直接休息不營業,直接影響商家的生計。所以,沒地方小解算小事一樁,憋一下,待會兒再去找廁所。
走回休息區,看到三位車友大叔在打瞌睡。累了,大家都累了,
昨晚被如雷的鼾聲吵到睡不好,此刻閉起眼睛小睡。三個人像一尊尊木雕,閉起眼睛雕刻自己的沉默。
夜宿彰化員林 吃50年麻醬麵
小睡片刻後,我們繼續朝彰化前進。
騎到彰化員林鎮,也捱到吃晚餐的時刻。在員林鎮的光明老街上,
店家和當地民眾一致推荐我們,去吃這間有50年歷史的老麵店。而且麻醬麵是必點的平民美食。
50年的橋頭老麵店。老板的麻醬麵黏而不腻,非常爽口。店裡的小菜也很講究,菜色簡單--刀工卻很细腻,一絲不苟,很有職人精神,一句話,就是好吃。賣麵50多年的老板夫婦,對待客人就像待家人,他們對客人笑地靦腆。他們對煮麵的生活也覺得很單純,只求活好每一天。這種樂觀務實的生活態度,是我在酒足麵飽之後,體會到的另一種心靈滿足。
晚餐吃飽了,今晚夜歸何處?
想起昨晚香客大樓通舖,大家再也受不了鼾聲震天的噩夢。於是,找到這家日式風情的商旅。和式的臥房,大家希望有個真正好眠。
環島第二天騎了116公里,到彰化員林,明天,還要繼續往南騎。#
黑畫面(4秒)+音樂6秒(轉白天畫面)
《單車環島第三天》
環島第三天,趁著早上天氣還不是太熱,趕快往台南出發。
經過彰化永靖的中山路,頂新魏家的成美文化園區,就大剌剌的在路邊。不過,同為彰化永靖人的車友阿富,他對於賣黑心爭議油品的魏家,很不以為然。也好,那我就省下參觀園區的門票錢。沿著環島1號線繼續往西螺騎。
西螺大橋耀眼 單車騎上古蹟大橋
遠遠就看見色彩搶眼的西螺大橋,這座1952年興建完工,橋齡超過一甲子的古蹟,曾經是西部縱貫線的交通樞紐,也是西螺最重要的地標。
(自拍stand)我背後的西螺大橋,它的橋柱鋼樑漆成艷紅色,搭配橋頂上淡藍色的天空,以及橋底下深綠色的稻田。紅配綠--不是狗臭屁,豐富的顏色,讓西螺大橋的風景更美麗。
西螺大橋已經被列為歷史建築,騎在這條耀眼的古蹟大橋上,除了感受它文化上的魅力,我必須務實的講--騎車要小心。這條橫跨濁水溪老舊橋樑,它的雙向車道都很狹窄,當年並沒有設計機車和腳踏車道,人車爭道,要非常小心。騎過西螺大橋之後,我們騎進西螺老街,參拜有3百年歷史的福興宮。
重修後的福興宮很有現代感,它的規模宏偉,氣派莊嚴。正殿供奉軟身黑面的開基媽祖,媽祖婆依舊是西螺人的信仰中心,媽祖廟裡香火鼎盛。走到西螺延平老街,老街上有1920年代,日本時期引進的巴洛克式建築。它們和桃園大溪以及三峽老街,應該是同一個時期的建築產物。
但是城鄉差異,也反映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上。峰哥我除了愛玩愛搞新聞,也熱愛歷史和文物,根據我到處的參訪經驗。明顯的發現,西螺老街的經費應該很侷限,文化資產的保護,相對的也比較不受重視。
沿著人車很少的台1綫騎往斗南,有車友俊榮的帶隊,特地來吃紅了半世纪的「米糕甲」。俊榮推荐的米糕--軟嫩熟透,香Q卻不黏牙,再搭配一碗鲜甜的魚丸湯,好吃又爽口。桌上的竹筒,刻寫著1945年創辦。一間賣米糕的小店,能維持超過七十年,它的成功--就因為它能夠揪住饕客的味蕾。
年輕人情慯卻不畏曬傷 堅持徒步環島
南台灣的天熱炎熱,大夥兒又累又熱。好不容易騎到嘉義大林,但是距台南還有84公里,天哪,南台灣日正當中,都快熱死人了。但是為了完成目標,烈日下大家還是擠出笑容相互鼓勵。但是我很慘,我沒有gopro或者insta 360,我只能放開雙手,一邊騎,一邊用我的華碩手機拍攝。
(自拍OS 我們現在設定每20公里休息一次,所以即使烈日當頭,大家有一個目標,還是拚命往前衝。)
我們把大目標80公里,切割成四段小目標。小目標明確可行,大目標也就勝利在望。
騎到嘉義世賢路,公園單車道的路樹,見証南部乾旱的水情嚴重。我拍攝的時間是4月21日,工務單位為了省水,現在連路樹都不澆水了。踩在枯葉上,沙沙輕脆的聲响,公園真是乾的可以。
沿著嘉義市的台1線往南走,會經過23.5度的北回歸線,還會路過北回歸線標誌公園。再往南走,看到台南後壁的路標,台南快到了。停在八掌溪橋上,八掌溪底和上午經過的濁水溪一樣,溪底也是乾涸見底,真希望老天爺快下雨。
單車下橋,遇到一位很年輕的朋友,他一個人徒步環島。
再往前騎十公里,又碰到一位手拉行李箱的年輕人。行李箱上掛著「分手快樂」的牌子,顯然面臨感情的大轉折。
分手快樂,年輕人選擇徒步環島,滌淨失戀的悲情,再重新面對新的人生。
看到兩位年輕人不怕辛苦,大太陽底下堅持徒步環島,我騎車的小累小痛又算得了什麼。如果困難的環島都挺得過去,那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處理?人生面對困難是一定的,就採取聖嚴法師的四個步驟,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
摸黑進市區 遇見人美心更美的台南人
進入台南永康之前,手機鏡頭捕捉到夕陽西沉前,天邊最後一抹美麗的殘紅。今晚應該是摸黑夜騎進入台南市。
到台南的時候雖然已經天黑,台南的人性卻是光明而且溫暖。我們為了尋找青年旅舍,向路邊的小麵店問路。熱情的老板比手画脚,熱心的老板娘更拿出纸筆,用手寫版的攻掠地圖引導我們外地人,讓我們不致於在台南迷路。
老板夫婦放下生意替我們報路,台南最美的風景應該是人。
人美,心更美。
今晚投宿在「掘旅青年旅舍」,我們四個人分住上、下舖,旅舍簡潔乾淨,客服的態度和善親切,一晚住宿费才500元,CP值高,值得向大家推荐。
今天是我們環島的第三天,騎了155公里,尤其中午從大林騎到台南,半天騎了84公里,簡直操翻了--累壞了吃了150。早點睡,明天還要繼續南下屏東,繼續單車的環島旅程。
環島三天騎了430公里,明天要往屏東,我回屏東老家看老媽。#
黑畫面(4秒)+音樂6秒(轉白天畫面)
《單車環島第四天》
環島第四天,「青年旅舍」的老板,大清早就來替我們的鐵馬解鎖,
方便我們稍後騎乘。老板還關心騎車的外地人。老板是在地台南人,他更熱心的推荐我們,去吃道地台南口味的早餐。
真幸運,碰到的台南老板都很熱情。昨晚在路邊問路,麵店老板也是放下生意,比手劃腳還畫出攻掠地圖,就怕我們外地人迷路。在台南的時間不長,卻體會到台南人的善良,有一股真心不騙的人情味。
台南口味特別的鹹味早餐
前輪裝好、車袋掛好,在車友金富的帶隊下,去吃台南口味的早餐。
來到永樂市塲旁邊的國華街,這裡的風味小吃非常多。但是峰哥我特别推荐,這家「一味品」阿嬷碗粿,它的口感讓人驚艷。古早味的碗粿裡,不但有蝦仁還有肉塊,用料實在--毫不手軟,而且一碗才賣30塊,cp值--超級高,好吃到嘴角都笑歪了。
來到國華小吃街,貧窮沒有限制我的想像,節儉更没有阻止我的享受。吃完碗粿,再來一碗台南名產牛肉湯,溫體牛肉鮮甜可口。這一頓超豐富的鹹味早餐,终於讓人深刻體會到,台南人與衆不同的早餐風味。
吃飽了,出發! 豐富的早餐後,有豐沛的體力可以消耗。
沿著台1線環島公路騎。高雄到了,到了高雄最北部的湖内區。
南台灣的太陽有夠大,我們是踩著自己的影子向前行。我包著的頭巾、臉巾,雖然早上出門前浸過水,但是水的滋潤抵不過陽光的毒辣,騎到高雄,我的頭巾和臉巾已經曬乾。這幾天,因為防曬措施做地不夠完全,手和腳已經有部分曬傷。
騎車的時候不但要忍受酷熱,手很酸和屁股也很疼痛。跟我有同樣困擾的車友,也只能趁著等紅燈短暫的空檔,藉著甩甩手、抬抬屁股,來減缓手腳的酸痛。
車友們且行且走,艷陽下他們讓自己盡量騎的輕鬆。但是愈往南騎,我却愈加心急如焚抬抬屁股。因為我一路惦記著要回屏東,趕在安養中心停止探訪之前,去看望住院的母親。我必須跳脫這種悠閒的騎法,我決定加快脚步--超車----。
跟車友再見 單騎奔回屏東看老母
在高雄市中心跟車友告別說再見,他們按照他們的進度騎去屏東枋山。我則加快自己返鄉的脚步拚命向前。
出發前大家就講好的,退休族的行程,想行就行,想停就停,這早就替變化預先埋下伏筆。計劃跟隨變化,退休族的旅程可以很自由。
一個人騎,騎到會有點厭世。但為了看老媽一眼,風火輪還是得拚命踩。騎上高屏大橋,看到屏東縣的路標,老家已近在眼前。但是眼下的高屏溪,却叫人怵目驚心。拍攝的時間是4月22號,高屏大橋下嚴重乾涸,溪底幾乎没水。南台灣的旱象嚴重,真的不是天龍國的我們能夠想像。
可能又是新聞魂上身,我回憶起這一路拍攝的乾涸景象。受到全球極端氣候的影響,50年來罕見的乾旱,真的已經來到台灣家門口。這一次單車之旅,從4月19號開始到22號。過往四天,沿著西部濱海一路騎下來,目睹旱象造成了傷害: 中部的農田休耕、雲林濁水溪、嘉義八掌溪、以及眼下的高屏溪。它們原本都是西部重要的水道渠流,但現在卻都乾涸見底。真希望一路參拜過的媽祖顯靈保佑,早日天降甘靈,讓百姓免受缺水之苦。至少讓供五停二的中部有水可用。
呵呵呵,這讓我想起彰化的全家超商,因為限水,洗手間暫停使用,害我憋了一肚子,讓我充分體認到限水之苦。
老媽叫不出我名字 但我肯定她知道我是誰
OS--電鈴一聲
终於趕回屏東
在老弟的陪伴下,去安養中心探訪老媽。
老媽不舒服的這些年,還好有老弟的陪伴與照顧…
老媽變得很多,
變得蒼老了,
變得更離不開灌食的鼻胃管了,
但她是我媽,
永遠不會改變--。
老媽戴著口罩,講話依依啞啞----
雖然她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我知道,
<她知道--我是誰〉。因為--她是我媽…。
回到老家才確定自己曬傷了,蒼白的脚掌有嚴重的曬傷痕跡,手腕和手指也有發炎跡象。家人立刻拿出蘆薈、冰塊和消炎藥膏。處理傷口後,還有豐盛的晚餐-----
有家可回,真好!
環島第四天騎到屏東,四天的環島總共騎了520公里。明天,明天雖然我落單,只剩一個人,但是我會繼續騎,騎往台東。#
黑畫面(4秒)+音樂6秒(轉白天畫面)
《單車環島第五天》
環島第五天,清晨,家人還在睡夢中,我拆解了單車上火車,一個人繼續環島旅程,從屏東搭第一班區間車到枋寮。昨天和三位車友在高雄分手,今天獨自騎上屏鵝公路,目標--台東。
經過盛產芒果的枋山。在大武山和台灣海峽之間,路面寬廣--景色怡人。環境影响心情,開闊的視野,整個人也跟著開朗起來。往前騎,騎到山與海的交界處,看到左前方聳立的山丘,那裡就是西部濱海--轉向東部山區-最明顯的地標。
從台1線屏鵝公路--轉台9線南迴公路,要先挑戰壽卡,才能進台東。
挑戰壽卡成功 喜見78歲不老騎士
進入台9線的南迴公路段,車道在群山間蜿蜒,兩線道的山路很狹窄,各式車輛呼嘯而過。不時還有施工管制,經常有大卡車貼在身邊,感覺很危險。
這一段崎嶇的南迴公路,到壽卡前有11公里的蜿蜒山路,必須要再向上爬升5百13公尺,平均坡度是10%。爬長坡有難度,尤其經過前面四天的操勞之後,今天的挑戰更有得拼。那就專注移動吧,除了腳下的踩踏要勤快,更要小心南迴路上的車多。
來挑戰南迴的大有人在,路上碰到一位單車好手,他從高雄騎往台東,年輕人預備兩天就一個來回。這很拚喲,大叔我--只能目送。
路上又碰到一位徒步環島的大哥,從高雄走到南迴第四天。不過大哥似乎碰上撞牆期,他的脚底起水泡,走一段路就要脫掉鞋襪,讓雙腳透透氣。
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我只能給大哥精神鼓勵。環島這條路,他還是得自己面對。就像我一樣,必須努力爬坡才能到達頂峰。必須勇敢面對生活,才有好日子過。
騎過11公里蜿蜒的山路,我終於騎上壽卡鐵馬驛站。
(自拍Stand)
這邊已經是壽卡,壽卡的鐵馬驛站,在這個地方可以喝點水、上個廁所,待會兒往台東向台東前進。
南迴公路的最高點--壽卡,對環島的人來說是一個地標。它是屏東和台東的交界,也是台灣東部和西部的交接點,必須拍照當作紀念。不過騎上壽卡沒什麼好臭屁的,在壽卡碰到四位不老騎士,他們騎車的經驗更值得仰慕。
(老人Bite )33年次,第七次環島 愈騎精神愈好 愈騎愈勇
四位不老騎士,年紀最輕的65歲,最大的阿伯78歲。這已經是他們退休後第七次單車環島。祝福他們身體健康,吃到120歲,完成20次環島。阿伯的精彩也給人啟示,退休後不能只是看電視,要找出讓自己人生精彩的模式。
台東湛藍海景 消波塊守護海岸線
從壽卡往山下騎,正式進入台東。路邊的便利超商裡,和昨天分手的三名車友重逢。我們又歡喜結伴繼續同行,沿著濱海的台9線向北騎。
東海岸的公路擁有無敵海景,太平洋湛藍一路相隨,--東海岸邊都是消波塊,閩南語叫它「肉粽脚」。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海浪侵蝕,海岸每年會向後退縮三四公尺。為了延緩海岸被侵蝕,政府每年要花上億元投入消波塊,希望這些肉粽腳真的能替我們守住海岸線。--
(自拍stand )
我背後的東海岸是山脈斷崖,水深一千公尺,可以直通地球最深的海溝,八千公尺深的馬利安納海溝,還可以直通日本。東海岸外面的太平洋,最近很熱鬧,美、日、中三國,最近在外海,用先進的戰機戰艦頻頻角力。
其實台東更南邊的南海最近很不平靜,中共軍艦頻頻在南海秀肌肉。
跟美國和英國海軍的做抗衡,太平洋和南海現在成為國際矚目焦點。哎,對不起,我的新聞魂又冒出來攪和。現下我是閒人一枚,小百姓管不了海上霸權,只能回頭看看陸地上的小確幸。台9線上,高中畢業的車隊正在賣力環島----,
台9線再往前走,看到多良火車站。
爬上觀景台,山海之間,環山環海的鐵道,號稱是全台最美的火車站。不過偏鄉的班次有限,火車我就不等了,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看美景。我們要繼續往北騎。
(OS---嘩嘩雨水聲---)
騎到《太麻里隔壁》的稻香村,突然遇到午后大雨。對久旱不雨的台灣來說,這算是天降甘霖,感恩哪。為了騎車安全,即使行程被迫中斷,心裡還是開心,希望大雨對旱象抒解有幫助。
雨停了,天也黑了。天黑以後騎進知本溫泉,入住《高野大飯店>。
知名觀光區的飯店價格卻讓人驚訝。
(Stand )這樣的雙人套房只要一千塊,一個人只花五百塊。這裡的浴室別有玄機,這邊就直接可以泡知本溫泉了。
十一年前第一次環島,也曾經住過知本温泉飯店。當年溫泉街上人聲鼎沸,今天夜市卻遊客稀少。新冠疫情和陸客的觀光禁令,這雙重打擊--讓觀光區一蹶不振。靠觀光討生活的百姓真是辛苦,觀光何時可以解禁呢?
只能問暗黑的天--問政府。
不過,就因為温泉區乏人問津,我們才撿了便宜入住飯店。
泡個溫泉,今晚有個好眠。
黑畫面(4秒)+音樂6秒(轉白天畫面)
《單車環島第六天》
環島第六天,在知本溫泉接到台北的訊息,明天中午以前,必須趕回去處理一些事情。人生就是如此,意外永遠比預期的多。
清晨的知本寧静安詳,我本想再騎一段花東縱谷,到花蓮再上車。這時候遠方有山嵐飄過,一付山雨欲來的樣子。
山嵐愈來愈濃,要下雨了,下雨天不適合騎腳踏車。和車友商量後,我放下再騎一段花東縱谷的心理纠结,就從台東上車吧。
再度與三位車友分手,在下雨之前,我騎車到台東火車站。
搭上11:03分的太鲁閣號回台北。
火車上吃一盒台鐵便當,這次沒騎完的環島行程,就由火車代勞了。
坐在滿座的台鐵車廂裡,我想起昨天騎在南迴公路上,一個人在杳無人跡的山裡。為了到達目的地--台東,只能踩著踏板拚命向前騎。
蜿蜒的山路和漫漫的人生一樣,大多數時候,都必須自己去面對。
這次的單車環島,我只環島五分之四。花蓮和宜蘭則由火車代勞。
過去的五天半,總共騎了650公里。
我喜歡單車--不快不慢的速度,用它來深度體驗台灣,體驗我們這塊土地的美好。如果你也要單車環島,提醒您要先做好防曬保護,然後,用身體去感受風的速度,陽光的溫度。感受在地豐富的生命,濃濃的人情,和永遠割捨不下的感情。
環島,生命旅途的一個逗點,人生新扉頁正在開啟
十一年前第一次環島,當時我在思考人生,特別是考慮該不該換工作,當年環島過後我重啟媒體職涯的新生活。這趟旅行的過程中,我也重新回顧周邊的人和事,對人情世故有更多新的體悟。真的,退休面對的挑戰不比在職的時候少。有些煩惱就讓它留在當下,有些困難雖然會繼續跟著走。
但…這就是人生。丟不掉的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終會放下它。
人生就像騎單車,為了不摔倒,你就不能停止踩踏板,你必須一直向前進。在生命還沒有踩到終點之前,前進的腳步也不能停止。
環島的結束只是人生旅程的一個逗點,我很清楚,回到台北,無論如何,生活必定要開啟新的篇章,就像踩單車,為了不不摔倒,只有努力向前。
謝謝網友們的留言關注,更謝謝盧老師的提醒指點,參考大家的建議,我把之前獨立的五集影片,重新彙整成新的一集,透過螢幕傳達給你。希望這支影片對您有些許啟示或幫助。
最後ending CG 單車環島結束,人生新旅程開始! #
本篇在youtube「峰言風語」頻道有製作完整影片,鏈結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534bbT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