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峰哥風遊.跟著歷史戰場遊台灣」

台灣抗日.南部游擊戰         阿公店大虐殺&林少貓

        「去過阿公店嗎?」峰哥風遊今天要去阿公店。

        「阿公店!?」有人故意想歪笑問,「歷史戰場幹嘛去阿公店?茶店仔有像戰場那麼激烈嗎?」

        嗟,真的別想歪。不是去台北萬華的阿公店茶仔店。是要去舊名阿公店的高雄岡山。不相信嗎?高雄「阿公店水庫」聽過吧,阿公店就在燕巢、岡山一帶。歷史戰場今番要去阿公店,因為1898年,這裡發生了一場被世人遺忘的「阿公店大虐殺」。

 

前情提要:

        18951118日,日本首任台灣總督向東京報告「全島悉予平定」,隨即展開在台統治。但台灣人是不好管的,少則百人、多則千人的武裝游擊隊遍及北、中、南,搞得日本人疲於奔命。1895年底到1898年,這三年不到的時間,台灣就像個燙手山芋想甩卻甩不掉,台灣總督就連換了三屆,一度還想用一億日元賣給法國,但是被當時的陸軍大臣兒玉源太郎極力反對,認為台灣不但有面向東南亞的戰略價值,更必須向歐洲列強展示日本也有殖民統治的能力。於是,到了1898年,身兼陸軍大臣的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授權擔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換了一種恩威並濟的招撫方式:「鎮壓土匪、恢復和平」,然後宣佈全台大掃蕩。掃蕩行動的第一年,年底就發生「阿公店大虐殺」。

                盧石頭   土匪?義民 各有觀點

P_20200502_114551.jpgP_20200502_115037.jpgP_20200502_120012.jpg

        車過高雄典寶溪,不久,就在大岡山一帶的巷弄裡找到「聖安宮」。

廟前廣場停好車。同行的老弟,因為對廟裡奉祀殞命早夭的英靈有較高的崇敬,所以,老弟陪孩子在廟外玩耍。我一個人入廟朝拜、拍照。

        廟裡敬奉的盧府元帥,本名盧石頭,1898年他帶領抗日義士壯烈犧牲。元帥府裡的香火算是鼎盛,盧元帥的神像被煙薰得黑亮黑亮。頂禮膜拜後,我謹慎的踏勘這個歷史戰場遺跡。根據廟碑記載,盧府元帥當年出身農家,由於生活困苦,於是自組戲班巡迴各地演出忠孝節義故事以謀生。經常到各地巡演,親眼目睹日人欺壓台民,因此陸續糾集鄉民以游擊方式攻擊日本人,同時也和南部各地的抗日領袖結盟,相互支援共擊日軍。

出身岡山的盧石頭熟悉阿公店街。當然,當年的阿公店街,不是現下台北艋舺那種有滋有味的茶仔店啦。盧石頭也熟識平時藏身附近大小崗山、觀音山、田寮月世界……等丘陵山區的抗日角頭。

由於當時的台南府城與鳳山縣城都建有城牆,阿公店街是位處台南、高雄中間的重要聚落,它有店家聚集卻沒蓋城牆,就容易攻打。街上除了店家,還有日本官廳和郵局,錢多,就容易成為動手提款的目標。當盧石頭缺錢少糧的時候,就以突擊的方式,掠奪阿公店街公家機關裡的錢財、鴉片。據日軍的統計,189839月,半年裡,阿公店街就被打劫了六次。這些“抗日義士”在日本人眼中就是“土匪強盜”,一旦日本政府發動掃蕩,自然成為首要目標。

        189811月底,日本新政府下達全台大掃蕩命令的時候,盧石頭率眾與日軍在我們剛剛經過的典寶溪橋頭激戰。但只以土製鳥槍、炸彈、彎刀和長矛為武器的抗日義民,碰上火力強大的日軍,再加上當時夕陽西下,刺眼的逆光使義軍幾乎在盲目的情況下勉強還擊,結果,300名義軍全數壯烈成仁。

這起被日軍定位為剿匪、清鄉的行動,又怎麼會被稱作「阿公店大虐殺」呢?代誌絕對嘸簡單。

因為,死亡人數不只盧石頭率領的三百抗日軍。死亡的人,有更多是平民。

       

        媒體追究阿公店虐殺   平民比土匪死亡多兩倍

離開聖安宮裡的碑文,進一步翻查歷史資料。根據1938年日本總督府自己出版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記載,1898年底,日軍除了和盧石頭對戰之外,從1125日到1227日的一個月內,另有兩次討伐「土匪」的行動。經過日本警察的計算,「剿匪」行動共計殺死926名土匪。但,另外還造成更多的平民百姓死亡。根據日本台南縣知事統計,當時被殺害的平民就有2053人,匪、民加起來,總共有三千人死亡。

從常理研判,如果日軍只是剿殺土匪也就罷了,但是被殺的平民數目,居然比日軍聲稱的土匪還多了兩倍有餘。虐殺的惡名難逃,虐殺的事實更應該追究!

造成這麼慘重的傷亡,施虐的日本人當然不會主動說。可是台灣光復後,我們的歷史課本也有意無意的將它全部遺忘。必須靠著自己親履歷史戰場,才能將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刨挖出來,去接近歷史真實。

1898年底,日軍不只執行總督府「鎮壓土匪」的剿匪任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進一步清剿躲藏的抗日民兵,日軍以戶口調查的名義,由第一線軍人發動「清庄」行動。他們把大岡山附近的村民集中到廟埕廣場,如果發現有反抗意圖的,就以嚴刑逼供的方式追問民兵藏身之處。但多數單純的村民,那裡曉得日軍口中的「土匪」下落。但日軍為了不錯放土匪,便把16歲以上的男子扣押,利用當時漢人還留有的長髮辮,每三個人為一個單位綁在一起,再殘忍的潑油焚燒。若有人還想逃脫,立即當場革殺。日軍不但濫殺無辜,縱火廣燒民宅的惡劣行徑,造成更大的傷害。而這種殘暴的剿匪行動,居然就是日軍所謂的「清庄」。

實際的「屠村」行為發生在岡山、燕巢、旗山…等大岡山地區。清庄後,倖存的村民輾轉告知英國傳教士,傳教士再投書香港媒體引起國際關注。這起殘暴的虐殺行為,才被國際媒體稱作「阿公店大虐殺」事件。

由於有國際的關注,日本也沒辦法積極隱瞞。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中,我們看到日本人隱諱的寫說,「其中難免有無辜而罹難者,應為數不少」、「處置失宜在所難免」以及「阿公店討伐採取的手段過度殘忍」……等等避重就輕的官式筆匠寫法。

後來,在傳教士投書香港報紙見諸於世後,總督府才「責令台南縣知事提出善後之策,准許支出一萬圓作為撫恤費;台南縣依據各地損害的輕重,調查後多以賑恤」。

但是,《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也矯情的寫說,「土民(指台灣人)以日本無人道之事向英國駐安平領事訴說,領事認為是偏頗論述並不採信。……於是所謂阿公店問題的物議,逐漸趨於平靜……」等字眼。日本警察寫了半天,就暗示說,大虐殺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嚴重啦。其實,就是想粉飾太平。

                還歷史公道   蓋廟靖安人心

烽火下倖存的老弱婦孺能拿日軍怎麼辦?只能忍著。

在那個新舊政權交替的亂世裡,清朝的舊秩序已然瓦解,日據的新秩序尚未產生。動盪不安的年代,社會價值混亂。擁有生殺大權的日本軍警,用「殺一儆百」的手段恐嚇平民,是他們唯一有效的統治手段。至於敢怒不敢言的村民怎麼辦?只能嘴巴閉上,繼續忍耐!

忍辱偷生將近20年。到了1917年,烽火煙硝味被時間沖淡之後,後人才敢在典寶溪畔悄悄搭建草寮偷偷紀念。根據現場的廟碑記載,到了1932年,草寮改建為「忠義祠」;台灣光復後,1963年才改建為稍有規模的磚造小祠,重新命名為「保護堂」;再到1972年重修改建時命名為「聖安宮」,尊盧烈士為「盧聖伯公」或「盧府元帥」。並且把當年犧牲的抗日義軍,只要能查出姓名、年籍的烈士全部都從祀入宮。

走回「聖安宮」前,我示意老弟不必跟隨,我一個人繼續聆聽廟方人員的介紹。廟祝介紹宮前的一座水泥碉堡,興致勃勃的說,「宮廟前蓋大型碉堡,這是全台獨一無二!」。這座兩層樓高的碉堡,是二次大戰末期,由日軍興建留下的軍事堡壘。這讓我立刻連想,二戰末期……,當年的「忠義祠」還是草寮咧,日軍居然在草寮旁邊蓋一座水泥碉堡,可見得典寶溪畔的這塊歷史戰場意義非凡。120年前,盧石頭率領義軍在這裡打地不只是遭遇戰,更是拚死衛土的保護戰。

離開「聖安宮」前,想到昔日這些殞命日軍槍下,遺體曾草草掩埋在溝圳邊旁的烈士,如今能以入宮從祀的模式在此休息。我除了灑酒三巡,默念阿彌陀佛超度,也請他們接受一個來自百年後人的衷心敬意。#

 

台灣抗日三猛 獅、虎、貓 誰是誰?

                抗日游擊戰   南部林少貓打最後一棒

        「阿公店大虐殺」的消息悄悄傳開,傳到屏東抗日領袖林少貓的耳裡,林少貓決定要替盧石頭復仇。前面講「阿公店大虐殺」的悲劇主角是盧石頭,很多朋友一定對這個名字陌生。但講到要替盧石頭復仇的林少貓,也許林少貓會喚起部分朋友的記憶。沒錯,林少貓,就是台灣歷史課本裡塑造的「抗日三猛」之一。可能當時編教材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吧,「獅、虎、貓」就被具體形塑成,日據初期領導北、中、南游擊抗日的代表,他們分別是:北部簡大獅,中部柯鐵虎和南部林少貓。

        林少貓在南部的勢力很強大,他以屏東為根據地,抗日的盟友跨區域還跨種族。不但岡山的盧石頭是他的盟友,客家鄉親和原住民朋友也都是他的抗日盟友。後代史家甚至把1902年五月,林少貓被日軍捕殺當作抗日歷史的一段分界線。從189511月日本宣布「台灣全島悉予平定」起算,台灣抗日運動進入第二期,北、中、南在「抗日三猛」的帶領下展開游擊戰,直到最南方也最凶猛的林少貓壯烈死亡,抗日游擊戰才算告一段落。

        歷史戰場走過南部岡山大虐殺,我就趁便回顧南部林少貓的抗日故事。

                日本人口中的土匪       台灣人眼中的抗日英俠

P_20200502_115828.jpg下載 (7).jfif

        林少貓是阿猴(屏東)人,本來就是地方碾米大廠的小老板,為人海派好客,是地方上的領袖人物。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後,他號召數百名屏東人,投入劉永福駐守在南部的黑旗軍麾下。

        但「台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阿婆仔浪港之後,留下林少貓這些「抗日志士」跟日本新政府對抗。當年初初接收台灣的日本總督府,對於要如何治理台灣毫無章法,不到三年時間換了三位總督,這導致軍隊頻繁調動、官衙職權不分、官員素質不佳……幾近無政府狀態。

        社會混亂成就盜匪溫床,既然打家劫舍不必受到立即懲罰,就等同鼓勵盜匪橫行。林少貓當時身處的南台灣,就是活在這樣的亂相裡。於是,有角頭性格的林少貓,登高一呼,躍身成為地方庄頭老大。缺錢缺糧的時候就變身匪徒,在鳳山、屏東一帶,攻擊當時沒有效率的日本官廳和崗哨,搶糧搶錢搶武器。

        1898年底,林少貓為了替「阿公店大虐殺」的盧石頭們復仇。他聯合高屏地區的福佬、客家和原住民千餘人,聯合攻打屏東潮州辦務署,不但打死胡亂徵稅的日本署長還放火燒官廳。打完潮州的第二天,林少貓又號召反抗軍去攻打屏南的恆春,日本一看勢頭不對,立刻增援了海、陸重砲部隊才解圍恆春。

        拿輕兵器的民兵打不過扛重砲的日軍,接下來,林少貓只好往山裡撤。日軍繼續以「剿匪」之名在各大村莊搜索、焚燒民房,用「阿公店大虐殺」一樣的手法濫殺無辜。民間傳說,被處死的民眾不下千人。但這裡沒有國際媒體報導,確切的死亡數字,日本也沒有公佈。

        退入山中打游擊戰的林少貓,有原住民和客家親鄉的襄助,勢力還是不容小覷。日本人只好改採「招撫政策」,一方面透過南部士紳望族開出優厚的利誘條件勸降,一方面又用計逮捕林少貓的幼子。日本人的威脅利誘再次奏效,逼地林少貓終於在18995月下山歸降。雙方的和平協議載明,林少貓可以帶民兵在小港附近屯墾並經營糖、酒生意,日方不予干涉。這跟承認中部柯鐵虎以斗六為利基點一樣,日本人為達目的,暫時都容忍抗日的虎、貓「劃地為王」,只等待時機成熟反撲。

        林少貓稱王的好日子過沒有兩年,當日本逐漸肅平各地的反抗勢力,實質掌控台灣之後。1902年五月,台灣總督府撕毀當初的和平協議。五月底,日軍包圍小港、偷襲林少貓,林少貓雖然率民兵激烈抵抗,但包括時年37歲的林少貓自己在內,他領導的數百名抗日義勇軍幾乎全被殲滅。

        此前的西元1900年,中部的柯鐵虎、北部的簡大獅兩人,都在日軍包夾下先後病死、絞死。1902年,當南部的林少貓被擊斃後,台灣以武裝游擊方式抗日的七年戰役,到此告一段落。總督兒玉源太郎也在林少貓中彈死亡後,宣布當天為「全島治安恢復紀念日」,象徵台灣的統治歷史進入另一個新階段。

        走進台灣歷史,益發覺得台灣歷史複雜。愈想接近歷史真實,愈需要撥開障眼迷霧。不到400年的台灣史,由於統治政權更替頻繁,每一個掌權者都忙著讓人民相信,相信他們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日本人把簡大獅、柯鐵虎和林少貓貶成是土匪;有仇日心結的國民黨則把「抗日三猛」編入教材,頌揚他們俠義愛國;現下親日友好的政權,又該如何對後世子孫解釋這三隻獸名的歷史定位?

        還是像時下年輕人說的,「歷史呀,不知道最好。」一付事不關己。

        走到這裡我卻不禁仰天長嘯,「歷史呀歷史,你不過是意識型態和政權利用的工具。」我卻只想接近真實,聽歷史說動人的故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hsufeng0813 的頭像
    liuhsufeng0813

    劉旭峰文章部落格

    liuhsufeng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