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風遊.跟著歷史戰場遊台灣」
1895年乙未抗日戰爭歷史戰場之三角湧戰役
三峽有個清水祖師廟,大家都知道。
三峽在抗日戰役中曾打過勝仗,有些人知道。
三峽曾遭大燒殺死亡至少五千人,很少人知道。
屠殺的大劫難居然來自抗日的小勝利?
為什麼,繼續看下去……
今次的主題故事---
三峽義軍抗日兩小捷 催出日軍燒殺一大劫
死亡人數有爭議 人命換不回歷史尊重
(峰哥的學習之旅。以下文長,請慎入)
前情序要:
6/17日本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台北就職後,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兵分三路開始南下。
進入本輯故事:
今天的大漢溪依舊流水潺潺,1895年日南下的三支部隊中,兩支主力部隊分別攻向桃園平鎮和龍潭。另一支坊城支隊,也就是本輯的日軍主角,他們則是從台北出發,沿著大漢溪一路經過艋舺、板橋、新莊、樹林、土城……朝著三峽前行。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已經有台灣義勇軍磨刀霍霍在三峽等候,準備和日本軍決一死戰。
等待日軍的是三峽在地商人領袖蘇力和他的侄子蘇俊。這對愛鄉愛土的叔侄早在清日甲午戰爭失敗,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消息一宣布,鄉里仕紳們不理會清國與日本政府間的協議,他們不接受異族統治,揭竿起義,於是糾集近六千名的三角湧墾民和鄉親組成「三角湧義民營」。並且把臨時指揮所設在三峽祖師廟和三角湧老街。(對了,三角湧是三峽的舊名,日本治台後改名三峽,延用至今。)
日軍枋城支隊倚靠強勢的槍火彈藥,以秋風掃落葉的順勢沿著大漢溪在7月12號掃進了三峽隆恩浦附近。就在溪畔,埋伏的義勇軍先讓日軍支隊通過,然後鎖定後方的40人運糧小隊。義勇軍表面不動聲色,還假裝配合日軍協助搬運物資渡河,待日軍鬆懈,義勇軍用火藥槍和一陣棍棒,打死了35名日軍。
走在前方等不到物資的坊城支隊,卻等到了三角湧蘇家的主力部隊以及從大漢溪上游大溪的江家義勇軍。兩支義軍就在大漢溪隆恩浦附近夾攻日軍。義勇軍在地人嘛,憑仗著對三峽一帶河川、丘陵的熟門熟路,7月16日義勇軍再次痛擊日軍,造成日軍近百人傷亡。
這兩場戰役總共造成日軍一百多人傷亡,這也是日本近衛師團五月底從澳底登陸以來碰到的最大挫敗。對漢人來說,這是難得的勝利,後人稱這兩場勝利叫「三角湧大捷」和「分水崙大捷」。
大捷勝利來的快,更大的劫難卻也隨後跟到。
二連敗的坊城支隊,脫困後連夜逃到桃園龍潭向日軍山根主將報告。自恃軍威壯盛的山根少將覺得敗戰很丟臉,立刻派出重兵去爭回顏面。7月19號開始,日軍從龍潭往大溪一路追殺,日軍用重炮轟擊義軍的小槍小砲。殺進大溪後,不論男女見人就殺、見屋就燒。殺到號稱有兩次抗日大捷的三峽,日軍更是用大劫難當作回報。
三峽三天慘痛大燒殺 無辜百姓無人知
日軍報復式的焚街屠殺,連續燒殺了三天三夜,不分閩客籍、不論男女老少、老弱婦孺通通殺掉。在這場大燒殺的浩劫中,三角湧街和當時也有百年歷史的三峽祖師廟也全遭日軍焚毀。有學者根據民間不精確的估計推算,這場從大溪殺到三峽的大燒殺總共造成22260人罹難。但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認為,日軍瘋狂燒殺的那三天,人跑了、人少了是事實,但很多義勇軍其實是扶老攜幼逃進附近山區。倚靠著山勢,持續對日本打游擊戰長達三年,包括蘇家義勇軍的幾個帶頭人也是死於後續的游擊抗戰中。所以,大燒殺那三天的真正死亡人數可能是五千上下。
但人命無價,不管被殺死的是五千人還是22260人。戰爭期間,人命即使如草芥也還是人命哪,各有政治立場的學者就算馬後炮也不該坐地還價。網上翻查資料時就發現,真的有各站立場的所謂學者,為了三角湧這場大燒殺到底死多少人在打口水仗。真是的夠了,有時間在網路上吵架,不如做好學者本份去好好深入研究,這場死了這麼多人的燒殺慘案為什麼沒列入鄉土教育?為什麼逛遍祖師廟卻找不到明確的創傷遺蹟?三峽大燒殺的歷史是不敢、不肯還是不想讓後人知道?
包括我自己在內,要不是懷抱走訪歷史戰場的學習心情,本來我也不知道三角湧有這麼悲慘的滄桑。屠殺台灣人,不管他是日軍、國軍還是清軍本來就該受到嚴肅的譴責。戰爭期間,無力反抗的小老百姓永遠是最無辜無助的一群。這件大時代的大事件,我多次到訪三峽卻到現在都找不到紀念碑,也沒有明確標誌出歷史戰場的位置、遺蹟和雙方的行軍動線……,這些本該為後人知曉而且應該平易近人的文史資料,統統沒看到。
這些年來的民粹政治,大家嘴上都知道要說:「愛台灣。」。
可是,如果大家對台灣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大事都不清楚,還來個集體失憶…。那麼,結論就是,對歷史沒有共同記憶就不會生共同感情。對台灣沒有共同的記憶和情感,對台灣,又要怎麼個愛法?
好啦,無聊的峰哥不自覺的又念叼。做個失憶但不要失意的人也不算太壞啦。 歷史戰場的古蹟巡禮到三峽,今天來,好像來觀光。看看三角湧老街,這條兩百公尺長的商業街屋還保留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有紅磚拱廊、有精緻的巴洛克式立面牌樓;看看1947年國民政府來台主政後重新修建的三峽祖師廟,廟裡有極具藝術價值的石雕、銅雕和木雕。
除了走走看看還得吃,坐在大漢溪畔看著流水悠悠,吃兩口三峽經典的牛角麵包。嘴裡有點甜,心裡卻有點酸,因為水聲變得像嗚咽……。離開前,我謹以用三杯米酒灑淨河道,遙祭1895年在這裡不幸殞命的烈士英靈。
而這河底溪畔保家衛民的抗日故事,以及在大燒殺中被屠沒的至少五千條人命,他們的故事真相,真的很值得讓更多人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