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歐吉桑在裸女間悠遊 80歲用生命完成藝術使命
故居變身紀念館 蒲添生子女有心肯捨
「40歲的查埔郎,千萬不通剩一支嘴。」這句台灣俚俗,透過電視廣告幾乎家喻戶曉,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簡直變成了笑話。
不過我今天要去拜訪一位查埔朗,他到七十歲的時候,不只有一支嘴,兩隻手也還健在,可以「一手聖經,一手摸X。」嗟,那是政客才有的行徑。這位歐吉桑他的兩隻手還可捏陶土搞藝術創作。他是誰,他是台灣知名的前輩雕塑家蒲添生。
生於日本時代,留學日本東京的蒲添生,他一輩子都在搞人體雕塑。長年替名人雕塑半身胸像,既是創作,更是為了混口飯吃,讓一家老小溫飽。但是從七十歲開始,蒲添生才開始大量的雕塑裸女。那是在民國70年代的保守社會,當時還引起裸女雕塑,究竟是藝術還是色情的藝文界大論戰。我今天就要到蒲添生生前的故居去探訪,看看這位「臨老入花叢」的歐吉桑,究竟是如何從眾多裸女中悠遊,登上自己的藝術巔峰。
走進蒲添生位於林森北路巷弄裡的故居,80多年的日式歷史建築裡,迎面而來的是一座高大的裸女雕像,那是蒲添生在日本美展獲得大獎的作品。看來,對人體美感的追求真的是蒲添生的終生志業。故居裡,小花園的雕塑還有傳說中的吳鳳騎馬,也有原住民拉弓射箭…,哈哈哈,不知道這是不是刻意安排的巧合。但原住民的弓箭,並沒有瞄準被後來原住民批判有「大漢人沙文主義」色彩的吳鳳。
故居裡,名人的雕像很多,還有魯迅。魯迅是民國初年非常重要的華文作家,很多人應該都讀過或至少聽過的作品,包括「阿Q正傳」、「狂人日記」、「孔乙己」……,都是魯迅的大作。
但魯迅故作沉思狀的雕像,嗯,對於我這個藝術愛好者來說,它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魯迅沉思的雕像,像極了法國近代雕塑家羅丹的作品「沉思者」。
從小花園走進工作室,到處都是裸女塑像。橫、躺、豎、臥……,千嬌百媚的裸女姿態萬千。
裸女雕塑 色情、藝術大論戰
就在這裡,民國70年以後,七十歲的蒲添生,他的創作方向有了很大的改變。70歲的歐吉桑開始聘用法國和英國的女模特兒來創作,運用他老邁但仍然靈巧的雙手,積極追求女性人體的美感。他開始大量製作以女性身體為主題的塑像,包括「裸女」系列和「女性運動」系列。但是,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歐吉桑雕塑的都是年輕、身裁好的妹妹,塑像裡很少體態豐滿的歐巴桑。嗟……,藝術家即使到了歐吉桑的年紀,對女體的品味還是很少年。
不過,這些吸引男人眼球的裸女雕塑,特別是這一座,這一座一手指天、一手摸頭的美女塑像,卻在1982年,也就是民國71年遭到台北國父紀念館拒絕展出。
這座裸女塑像雖然還刻意取名,叫作「陽光」。但40年前的國父館依舊認為,以裸女雕像作為主題的公開展覽,有褻瀆國父的疑慮,這是對國父的大不敬!。在40年前,哪個思想保守封閉的年代,藝文界為了蒲添生的裸女,究竟是色情還是藝術?還展開過一場世紀大辯論。
但容許峰哥我事後諸葛一下,容我多說一句,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國父,他是很受女性歡迎的,他也不排斥年輕女性。國父有紀錄可查的長期伴侶,包括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宋慶齡女士在內,他在中國和日本的長期伴侶至少就有五位。其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一夜情,或者短期的伴侶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這座美麗的裸女雕像,40年前的國父紀念館不敢展出。現在,她的複刻版更放大、擴充,還取名叫做「三美神」,放在台北華山公園裡,公開展示英、法兩國年輕貌美的女模特兒,她們美麗的胴體。
台灣第一尊國父雕像 蒲添生的作品
時間往前推,民國35年,這一年,蒲添生35歲,是他從日本留學回台灣的第五年。蒲添生是1912年出生,他和民國同年,也就是民國幾年,他就是幾歲,很好記。蒲添生生於台灣嘉義。20歲,也就是民國20年,日本時代他偷偷從嘉義跑到日本東京學美術學雕塑;30歲,也就是民國30年,他學成回台。到了35歲這一年,1946年,剛剛接收台灣不久的台灣行政長官署,在日本人離開以後,為了給台灣人有精神膜拜的新指標,所以趕忙替國父孫中山和當時的國民黨主席蔣中正樹立雕像。
光復初期,一般台灣人連吃飯都是問題,台灣雕塑界更是一片荒蕪。要找技術精湛的師傅來塑像,那麼曾經留學日本10年,得過日本美術大獎的蒲添生當然是上上之選。再加上蒲添生的岳父大人陳澄波的推介,當時陳澄波已經是非常知名的畫家,而且剛剛當選嘉義市議員,是台灣政壇的風雲人物。雖然陳澄波在隔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很不幸的無辜喪命,但起碼,民國35年,他對台灣行政長官署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天時、地利、人和」。想找工作,想拿標案,從前和現在都一樣,最重要的是人脈,當然要找到「對的人」來推荐。有句俗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要找關係。」找到關係就沒有關係。
有岳父陳澄波的關係和推薦,工藝精湛的蒲添生順利承攬到台灣第一尊國父雕像,以及蔣中正的戎裝雕像。就連中山堂外面三公尺高的孫中山雕像,也一併由蒲添生拿下,統包製作。
蒲添生工作室裡的塑像不只蔣中正、孫中山,還可以看到許多當年達官貴人的半身胸像。包括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在內,無數的政商名流、社會賢達,他們都有樣學樣,都跑來找蒲添生雕塑胸像。
這些有錢人家,把他們有限的血肉之軀,化作藝術無限的永恆,讓他們的部屬和子孫膜拜,也讓蒲添生一家老小得到溫飽。
看著這些社會名流的雕塑,有些人會酸溜溜的不以為然,認為這些人是馬屁精、是跟屁蟲。但早已體會世態炎涼的峰哥,容我再說一句,「社會是現實的(台語,社會是現實的)」。只要是人,只要是想在社會往上爬的人,那一定得抬頭仰望,跟上面的人學,有樣學樣。
這就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上位的人愛好什麼,在下面的人看了以後,肯定得比他的老板愛得更深更厲害。這才能保障自己在職場和在社會的生存。
譬如男生,你老板要是開大賓利車,你拼了命也想開一輛小BMW吧;女生也一樣,老板娘揹著各式名牌包,妳要是沒一款好看的包,妳出門也會覺得彆扭。這就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人會罵我又吊書袋,嘿,我就喜歡三不五時吊書袋,要不然,國、高中死背的古文,現在不拿出來用,將來要帶進靈骨塔去嗎?有個屁用呀。再嘮叼一句,「上行下效」,影响深遠哪。
80歲的蒲老 用生命完成藝術使命
蒲添生一生的雕塑作品超過200件,他以各種各樣的裸女塑像成為話題,更以各行各業的名人胸像聞名於世。他的人像創作一直沒有中斷,到了80歲的晚年。他不只剩一支嘴,一雙手,更有一顆使命必達的愛心。
80歲這一年,蒲添生接受總統府的委託,開始塑製『健康幼稚園林靖娟老師的雕像』。1992年,台北健康幼稚園發生遊覽車火燒車的重大事故,造成23個人死亡。這場事故震驚全台,當時林靖娟老師為了搶救遊覽車上的幼童,本來有機會逃命的她,卻不幸跟著幼童們浴火犧牲。
這組為愛而逝的雕塑,目前擺放在台北市立美術公園,它是蒲添生罹患胃癌之後的最後力作。1996年,他用盡最後的氣力,追求自認為美感的極致後,完成了雕像。但兩個星期之後,他也溘然離世。
帶著他風格多元的人體雕塑,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